学院新闻
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转载]朱崇实校长:培养研究型人才从本科教育开始
编辑:张明智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4日
朱崇实校长:培养研究型人才从本科教育开始


 

 

  朱崇实,厦门大学校长、教授。1954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1990年5月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经济系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我理解的“精英”是这样一群人——有崇高而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把长远利益摆在短期利益之上,他们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而终生奋斗,为了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

  

  中国一定要有若干所一流大学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精英,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有更远大的理想,能够脚踏实地并团结周边的群众共同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在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看来,教育大众化阶段要注重精英教育,而他所谈的要培养的精英群体非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高高在上、只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应该是有着远大理想并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而终生奋斗的人。在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的殷切期盼,他希望师生要自觉地积极向上、永不懈怠,不达到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努力。那么,对于已经进入第二个任期的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来说,如何尽快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精英人才,将是他面临的巨大考验。

 

           精英是领袖不一定是领导
  

  记者:2006年,在山东大学的一次会议上,您提出了高水平大学要提倡精英教育。大学教育一直被看做是“大众教育”,具有公益性,公益性具有大众化、人人参与的含义,但您提倡“精英教育”,这是不是与公益性存在矛盾?
  

  朱崇实:精英教育与教育的公益性不矛盾,而且恰恰是公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当前教育大众化阶段,强调精英教育有着特殊意义。这是因为,在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必须要把满足大众的需求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高等教育就很难得到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看,高等教育必须要服从市场需求。但高等教育又不能完全被市场牵着走,我们不能因为教育的公益性质而去简单满足市场和大众的需求。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在一定的范围内既要服务市场,同时还要高于市场、引领市场。

  

  记者:那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做到引领市场?

  

  朱崇实:教育是公益品,它的产出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有益的外部效益。要扩大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做到引领市场,这就需要有一定范围的精英教育。通过精英教育,培养出一批人,他们既懂得市场,了解市场,尊重市场规律,但是又不完全跟着市场走;他们能够不断揭示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还能引领社会朝着更好更高的目标发展。这是我理解的精英教育,也是我理解的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精英教育更为重要的原因。

  

  记者:按您所理解的精英教育,您是要培养一批具有什么样能力的人才?

  

  朱崇实:首先要把“精英”的概念界定清楚。为什么精英教育在厦门大学和国内一些知名大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在教育大众化阶段要特别注重精英教育。但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大学校长不敢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社会上有相当多的人对“精英”的理解有偏颇。到底什么是精英?我理解的“精英”是这样一群人——有崇高而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把长远利益摆在短期利益之上,他们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而终生奋斗,为了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他们是理想主义者,又是实践主义者,他们是领袖不一定是领导,不一定要担任领导职位或者处在领导岗位,他们哪怕是在一些最平凡的岗位上,都能凭借着自己的才干和人格魅力,把身边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理想和目标去奋斗。如果没有精英阶层,社会不可能进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让所有的大学都去承担这样的责任或义务是不现实的,如果那样,也就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了。但是,一定要有一些大学去承担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一定要有若干所一流大学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精英,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有更远大的理想,能够脚踏实地并团结周边的群众共同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学生才会追求更好

  

  记者:在厦门大学的校训中,“止于至善”是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现在,距离您提出精英教育这一观点已经过去近4年,厦门大学在培养精英上有何成效?

  

  朱崇实:精英教育是长期过程,厦门大学早在建校之初就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1921年,陈嘉庚先生在创办厦门大学时,就定下了三条办学宗旨:“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这个目标非常高,当时他倾其家产办学就是希望培养出可以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与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精英人才。正是在陈嘉庚先生这一办学宗旨的指引下,经过近90年的发展,厦门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90年来,厦门大学为我们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在这20多万名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称得上是精英人才。他们有很高的理想与追求,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比如说,卢嘉锡、陈景润、张克辉等,都是精英人才的代表。
 

  记者:厦门大学的学生在校园里可以喝到免费的矿泉水,这在全国高校都不多见,厦门大学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这也是厦门大学精英教育的一种尝试吗?
 

  朱崇实: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厦门大学从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出发,在人才培养上,大力弘扬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坚持发展优势学科;把教学科研与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紧密联系;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也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尽学校所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最好的环境和条件。
 

  我认为,只有提供最好的条件,学生才会去追求更好,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厦门大学从师资条件、校园环境等方面尽力为学生服务好,为他们创造很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所有的公共场所提供免费的矿泉水,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学习生活方便考虑;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今后厦门大学的学生如果到了一个没有干净水喝的地方,他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克服和解决问题,使当地的民众和自己一样能够喝到洁净的水,也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有目标、有追求、有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
 

  记者:您非常支持本科生教学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学与科学研究统一,但毕竟本科生在认知上和学术研究能力上与研究生存在差距。厦门大学提倡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合,实现本科生教育“质”的飞跃,那么这两者如何融合?
 

  朱崇实:厦门大学对学生在本科阶段的要求可以用“厚基础、宽口径”这几个字来体现。厦门大学让本科生在某些课程上与研究生课程接轨,是我们在培养研究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一种尝试。我们希望厦门大学的本科生能够接触一些学科前沿的研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同时,厦门大学也鼓励和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动态,帮助他们了解开展科研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规律和理论素养。所以,本科生到高年级时,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课程与研究性课程接轨,让学生能接触和了解科研,并深入到研究室和实验室中去。

  

  记者:许多国外著名大学都很重视拓宽本科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厦门大学在这方面有何尝试?
 

  朱崇实:厦门大学一直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比如,制定教学计划时参考国外著名大学的培养方案,我们一些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参照国外的课程体系,一些课程引入国外的教学内容或直接使用国外优秀的教材。鼓励教师引进和借鉴国外好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试验。同时,我们还通过实施学生的互换项目、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办暑期学校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着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加学生国际学习经历。学校的目标是争取近期有5%—10%的学生、中长期有20%—30%的学生在学期间有出国留学的经历。

  

          学科发展“入主流、上水平、创特色”

  

  记者: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地位、建设一流大学一直是各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很多高校借鉴国外著名高校的成功之路,以一两个强势学科带动各学科发展。厦门大学如何跻身世界一流学府?
 

  朱崇实:中国大学不应该只有一种发展模式。厦门大学发展的重点就是根据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要求,按照“入主流、上水平、创特色”的原则,瞄准学科主流方向和国际学术前沿,对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梳理和凝炼,大力发展厦门大学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科。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两期的建设,厦门大学的发展可以用“非常大”这三个字来概括。现在,厦门大学已经具备了与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实力和条件。
 

  记者:厦门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厦门大学的学科建设如何做强,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吗?
 

  朱崇实:厦门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医学等学科。综合型大学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点,我们按照综合型大学的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各学科的建设。当然,在不同时期,我们也有不同发展的重点。
 

  记者:当前,厦门大学发展重点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的标准?
 

  朱崇实:资源总是有限的,在一定时期,资源投入要优先考虑最需要发展的领域和学科。这个选择标准:一是学校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二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要;三是要捕捉科技发展的前沿。按照这个标准,在理工科领域,现在厦门大学把生命科学与医学、海洋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作为发展重点;在人文社科领域,把经济、管理、法律、教育、历史、文学,以及特色专门研究,如台湾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等,作为近期发展重点。
 

  在学科发展上,我们提出要“入主流、上水平、创特色”。厦门大学将努力使各学科得到快速发展,早日把学校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学府的行列。
 

  记者:综合型大学有各自发展特点,厦门大学发展的特点或战略方向在哪里?
 

  朱崇实:厦门大学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毗邻台湾地区和东南亚,是一所具有近90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是学科特色鲜明。厦门大学化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以及台湾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科很有特色,也有很强的实力。二是学术环境宽松。厦门大学环境优美,很多人觉得学校有些“安逸”。我认为,厦大的安逸不等于保守、封闭、不开放。三是具有开放办学的传统。厦大是中国最开放的高校之一。当前,厦大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及合作关系。现在,全校2300多名专任教师中,近七成来自外校或拥有外校工作经历。

本报记者 孙龙   日期:2010-2-10 10:45: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Baidu
sogou